在德國維盾門窗買斷橋鋁門窗的客戶經常問我們這樣一個問題,為何維盾斷橋鋁門窗價格相比其他品牌的門窗也不是很便宜,為何受那樣多人喜歡。至于這個問題,實際上不難解答,就是因為維盾門窗的品牌質量不錯,相比一樣價格的斷橋鋁品牌,我們的質量絕對是過硬的,售后服務也是最好的。
記得曾經有一個客戶員問我:“市場門店里的鋁合金門窗價格很便宜,為何維盾門窗比其他的的貴那么多?”我反問道:“既然這家鋁合金門窗價格那么便宜,應該生意很好,卻為什么一直是家小門店,而維盾門窗卻是大廠呢?”
實際上,低價在市場上通常只是扮演著“攪局”的角色,成事不足,敗事有余。在對抗性競爭中,高價經常被低價攪得心煩意亂甚至膽戰心驚,但低價最終總是難敵高價,甚至在高價面前一敗涂地。
我們經常發現,市場上銷量最差的商品,通常也是價格最低的商品。除非有絕對的成本優勢和產品結構優勢,低價不再是常規競爭手段,而是戰略競爭手段。在常規的價格競爭中,低價經常被有經驗的營銷者視為絕望者的“救命稻草”,而且往往也是壓垮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。
斷橋鋁門窗價格高低不是一個純粹的定價問題,而是營銷的核心問題。營銷大師科特勒說:“你不是通過價格出售產品,而是出售價格。”金煥民老師說:“推銷是通過價格把鋁合金門窗產品賣出去,營銷是通過鋁合金門窗產品把價格賣出去。”價格以及圍繞支撐價格所開展的營銷活動,構成了營銷體系。低價還是高價,其實是推銷與營銷的區別。
我們經常看到,斷橋鋁門窗低價決定了營銷的核心要素只能是價格,因為低價無法支撐其他營銷活動。斷橋鋁門窗高價決定了它的營銷活動可以是豐富多樣的,這是由價格所產生的政策空間決定的。
斷橋鋁門窗高價打敗低價是市場的常態,斷橋鋁門窗低價打敗高價是個案。當然,斷橋鋁門窗產業集中過程中戰略性的價格戰是例外。營銷是把價格賣出去,學會賣價格才領悟了營銷的真諦。大眾對于價格的“常識”,恰恰是營銷專業角度的誤區。
無論什么價格,都需要相應的營銷活動證明這個價格的合理性、正當性,獲得價格認同(是否值這個價錢)。但這恰恰是很多人的認識誤區。很多人理解的是:高價是需要營銷活動來支撐的,而低價不需要,因為低價本身就是證明。
價格認同有兩個概念:一是價格本身,即價格高低,這種認同不產生購買行為;二是價格與價值的關聯,即產品是否值這個價格,這是價格與價值的差異。低價本身只產生第一種認同,不產生第二種認同。第二種認同是消費體驗和市場推廣之后所產生的認同。
價格認同不是源于價格本身,而是來源于證明其價值的營銷活動。而營銷活動需要營銷政策支持,這政策可不是天上掉下來的。
有人認為,大門窗企業的營銷政策好是因為企業資源多,這是誤解。初期的政策投入,只不過是資源的預支,不是無償使用,是要通過預留價格空間和未來的銷量償付的。正確的價格思維是:新品上市時價格要稍微高一點,然后把利潤空間預支出來,用于開展營銷活動,以營銷活動來支撐消費者對價格的認同。所謂的營銷就是銷售價格,大致就是這個意思。
當然,我們不能由此推論價格越高越好,而是需要做好價格與營銷費用的平衡。因為越是高價,你越是需要投入更大的力度來保障價格認同。
除了那些有戰略性成本而產生戰略性低價的特例之外,我們可以發現一個基本現象:價格與企業的營銷能力成正比。當然,我們很難推測到底這是因為價格低而喪失了營銷能力,還是因為營銷能力低而不敢定高價。
多數情況下,斷橋鋁門窗價格與營銷能力兩者呈互為因果關系,因為營銷能力低,所以不得不定低價;因為鋁合金門窗價格低,所以缺乏費用支持而表現為營銷能力低。
有斷橋鋁門窗企業雖然價格低,但初期的營銷活動做得大。在早期,這種做法可能迅速見效,有可能成功。然而現在,市場門檻已經很高,這種“短平快”的打法已經不靈了。
做市場,要求持續投入,沒有長期的政策支持是很難的。很多人在競品短期的低價面前沉不住氣,亂了方寸,被誘下水。市場的正常現象卻是:低價你方唱罷他登場,而斷橋鋁門窗高價者巋然不動。
通過維盾門窗小編的簡單介紹,相信大家不會固執的認為斷橋鋁門窗價格高,肯定銷量低的道理了吧。實際上,只要你的質量過硬,價格合理,售后服務好,老板姓就會認可。即便價格最便宜,而產品也是最不好,相信沒有幾個人會喜歡。